数控系统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数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在输入过程中,CNC装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接收零件程序及控制参数、补偿量等数据,例如光电阅读机、键盘、磁盘、连接上级计算机的DNC接口、网络等。同时,CNC装置还要完成无效码删除、代码校验和代码转换等工作,以确保输入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译码:不论系统工作在MDI方式还是存储器方式,都是将零件程序以一个程序段为单位进行处理,把其中的各种零件轮廓信息(如起点、终点、直线或圆弧等)、加工速度信息(F代码)和其他辅助信息(M、S、T代码等)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解释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并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存放在指定的内存专用单元。在译码过程中,还要完成对程序段的语法检查,若发现语法错误便立即报警。
刀具补偿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刀具长度补偿和刀具半径补偿。一般情况下,数控装置的零件程序是通过零件的轮廓轨迹进行编程的,而刀具补偿的作用是将零件轮廓轨迹转化为刀具中心轨迹。在高级的数控装置中,刀具补偿还会涉及到程序段之间的自动转接和过切削判别,这就是所谓的C刀具补偿。通过刀具补偿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确保零件加工的质量和精度。
4、进给速度处理:编程中给出的刀具移动速度是沿各坐标轴合成方向的速度。速度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合成速度计算各个运动坐标的分速度。某些CNC设备还在此处进行机床允许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的限制以及软件的自动加减速等处理。
插补是对曲线上的数据点进行密化的任务。插补程序在每个插补周期运行一次,根据指令进给速度计算出一个微小的直线数据段。通过多次插补周期,可以完成从程序段起点到终点的数据点密化工作。
位置控制是伺服回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位置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在每个采样周期内,将理论位置与实际反馈位置进行比较,并利用差值来控制伺服电动机。在位置控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位置回路的增益调整,对各坐标方向的螺距误差进行补偿,以及对反向间隙进行补偿,以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位置控制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以满足工件加工的需求。
7、I/0处理:I/O处理主要处理CNC装置面板开关信号,机床电气信号的输入、输出和控制(如换刀、换挡、冷却等)。
CNC装置的显示主要用于方便操作者,包括零件程序、参数、刀具位置、机床状态和报警的显示。有些装置还可以显示刀具加工轨迹的静态和动态图形。
9、诊断:对系统中出现的不正常情况进行检查、定位,包括联机诊断和脱机诊断。
数字控制系统简称,英文名称为NumericalControlSystem,早期是与计算机并行发展演化的,用于控制自动化加工设备的,由电子管和继电器等硬件构成具有计算能力的专用控制器的称为硬件数控(HardNC)。20世纪70年代以后,分离的硬件电子元件逐步由集成度更高的计算机处理器代替,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
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简称CNC)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加工功能,实现数值控制的系统。CNC系统根据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部分或全部数值控制功能,并配有接口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用于控制自动化加工设备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CNC系统由数控程序存储装置(从早期的纸带到磁环,到磁带、磁盘到计算机通用的硬盘)、计算机控制主机(从专用计算机进化到PC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主轴驱动装置和进给(伺服)驱动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等组成。
由于逐步使用通用计算机,数控系统日趋具有了软件为主的色彩,又用PLC代替了传统的机床电器逻辑控制装置,使系统更小巧,其灵活性、通用性、可靠性更好,易于实现复杂的数控功能,使用、维护也方便,并具有与网络连接及进行远程通信的功能。
简述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并思考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制作新技术
由于每个电视台制度不一样,可能导致制作方案,制作流程会有所不同,这是最基本的流程
1、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碰头会、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签定租赁合同,建造场景道具、图版,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二阶段 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
(1)排演剧本;
(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升降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
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编辑混录
(1)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2)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3)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
(4)混录。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5)完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6)播出带复制存档。
至于新技术,你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基础一定很重要,我不知道你说的制作是广义上的还是只是狭义上的后期制作,现在的发展方向当然是虚拟技术,看看08年的北京奥运会直播就知道虚拟技术的强大和发展劲头。但是很多必备的操作软件都是相通的,还是强调最基础的东西。
论文写作的步骤是什么呢
选题联系实际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选题。一个恰当的选题可以为整个论文撰写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不少考生以为毕业论文动辄上万字,题目做大点比较容易,却走进了空洞无物的写作误区。
而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考生,可在传统资料搜集之外,从时政新闻以及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中寻找选题。考生孙立同说,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从学者于丹的节目中得到启发。于丹对论语中某句话的“新解”一时引来社会上的热烈讨论,而自己则通过综合分析古人对这句话的注疏,罗列比较不同的断句方式,最后结合《论语》中有教无类以及礼乐教化思想,得出了不同见解。
文献可有两用途
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文献资料的引用和搜集必不可少。引用文献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佐证论点,使论文内容充实。但需要注意获取文献材料的来源一定要正规。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郭自力建议,对多数专业的考生而言,要尽量去图书馆翻阅期刊或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专业期刊网站获取资料,而不要随便使用网上的文献资料。网上资料由于缺乏规范编辑往往有很多错讹之处,甚至有断章取义的地方,容易误导考生。
相关文献资料还有另一种作用,即可当作做学术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的教材认真学习。对自考生而言,平时埋头于教材复习,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专业期刊,对论文写作的方法更是陌生。指导过自考法律毕业论文的老师甘超英认为,对自考生而言,搜集资料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建议考生阅读专业期刊搜集资料的同时,注意学习其中的写作方式。如学习专业学者从何种角度切入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并论证问题,引用资料时所遵循的学术规范以及论文格式等。
格式遵照模板
在正文部分,考生除要写上论文题目外,指导教师一般都会要考生分成几段撰写,而每一大段都要按模板规定拟定段落标题。段落标题之下的正文应按自然段排列。自然段中如引用了文献资料,引用部分必须加引号,并以尾注的形式标出。如果引用材料单独成段,不可加引号,引用结束后同样需做尾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考生在尾注中已经标明了参考文献的出处,但仍需将撰写论文所使用的参考文献资料在论文最后部分统一罗列。
记者从部分主考校得知,很多专业的考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得到主考院校或导师统一提供的模板。但由于学科性质差异,各专业论文模板也可能存在细微差异。有些专业的论文模板还对论文中的表格、公示的格式有具体要,考生在写作论文时,要严格遵照论文模板所提供的格式,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性。
态度决定成绩
如果考生态度不认真,论文往往很难得到好成绩。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位论文导师说,上次论文答辩中就有一位考生,论文写得不太认真,直到定稿时还有很多引用部分都没有按要做出注释,材料引用也占了太大比例,缺乏独立的思考与见解。指导教师建议,如果考生的毕业论文在答辩前,仍不能让导师满意,可向导师申请延期答辩,不要错失获得学位的机会。而如果想让论文成绩达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经常与导师沟通,并且要注意相应学术规范,切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