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发生的多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军用无人机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并推出了不少先进的产品。然而,有这样一款无人机虽然诞生时间较早,但目前依旧占据着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就是美国的“捕食者”系列无人机。

“捕食者”无人机由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发,最早的RQ-1型于1994年首飞,该机长8.22米、高2.1米、翼展14.8米、空重51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020公斤、最大速度215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7620米、续航时间约24小时、配有两名地面操控员。“捕食者”的构型很像一个倒扣的汤勺,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内部安装有数据链天线,无线电台和探测距离270公里的C波段雷达,机上配备的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755毫米可变焦镜头,分辨率达到了0.3米。其他载荷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器、测距装置和电子对抗系统等。“捕食者”出任务时拍摄的侦察图像通过卫星数据链,可传送到全球各地的指挥中心。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RQ-1“捕食者”无人机首次参战,但由于不具备打击能力表现并不理想,吸取了科索沃战争的经验,美军为该机加装了“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这款导弹最大飞行速度391米每秒、最大射程8000米、破甲厚度可达1400毫米,武装型“捕食者”服役后编号MQ-1,正式成为了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阿富汗战争期间,MQ-1“捕食者”被委以重任,负责高优先级目标的侦察和打击,除了使用“地狱火”导弹对地攻击,后期型号的MQ-1还可以加挂“毒刺”空空导弹用于空战。2002年,一架MQ-1“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上空遭遇一架米格-25战斗机拦截,双方使用空空导弹进行了空战,虽然MQ-1最终被击落,但却成为了无人机的首次空战。

随着,MQ-1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使用并屡立奇功,“捕食者”无人机开始名声大噪,美军发现其价值后也不断进行升级改进,从而诞生出了众多型号,其中的MQ-1C“灰鹰”型安装的蒂勒特重油发动机功率更大、油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续航时间提升至30小时、武器挂架也升级到了四个。MQ-9“死神”又称“捕食者B”,此型号最大升限达到了15000米,续航时间更是延长到了42小时,这使得MQ-9能够在平流层飞行,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开恶劣天气对作战任务的影响。由于“地狱火”导弹不适于在高空寒冷的环境下使用,美军还专门为MQ-9研制了改进型的AGM-114P导弹,而且,MQ-9还能发射GBU-44B“蝰蛇”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多种GPS制导的联合攻击弹药。除此之外,通用原子公司还应美国海军的需求,研制出了具备部分隐身设计的“捕食者C”型舰载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有着很好的前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捕食者”系列所掀起的“无人机革命”,将继续对未来战场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