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察觉与否,“中台”这个词汇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慢慢降低了。

数据说明了一切,来自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9年4月期间,移动端关于中台一词的搜索指数为零。而从2019年5月13日开始,中台的搜索指数陡然上升,短短半年时间,指数不断攀高。下半年开始,指数开始回落,除云栖大会前后,再次达到峰值外,下半年整体指数较上半年下降明显。


      的确,2018年下半年开始,包括BAT、京东、美团、滴滴、小米等互联网、硬件巨头涌向了中台的蓝海,让中台成为企业服务领域的焦点。2019年伊始,资本市场的融资热度传递给公众,中台的概念开始普及。中台热度从高峰回落,符合规律,但是否意味着,中台热开始退去了呢?


其实不然,这一领域的融资仍然在继续。

包括云徙科技、商越、渊亭科技、数列科技等等厂商都在今年获得融资。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中台市场规模约22.2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预计达到52.2亿元。

巨头看好,再加上,企业发展客观规律、企业需求增长,有理由让人相信,建设中台是大势所趋,亦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来龙去脉

既然,有中台的概念,必然也会有前台与后台,中台是相对于企业的前台、后台业务而言的。企业前台,顾名思义,指不同“系统”最前端的平台,能够直接接触到客户的界面,譬如,网页、APP产品。后台则指,企业核心的资源、计算集成管理系统。

中台意味着,前台与后台的“缓冲”地带,把各个前台的资源、数据通过统一的大平台,整合到后台计算系统上。同时,中台的形式、范围极为广泛,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AI(人工智能)中台、研发中台、应用中台、组织中台......每一家企业建设的中台不尽相同。

其实,中台是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特色”词汇,包括AWS、微软、谷歌、Oracle、Salesforce等海外巨头均没有明确地提出“中台”概念。

一切,源于一次到访。

2014年,马云参观了芬兰的游戏公司Supercell,深受触动。同Supercell(超级细胞)名字一样,Supercell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通过小团队“作战”的方式,大幅度提高组织效率,诞生了多款爆款游戏,日活过亿。

抛开Supercell企业本身包容错误、崇尚技术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平台、小前台(团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企业节省了资源,可以快速地根据市场风向进行迭代、调整业务。

一方面,Supercell这种企业运行方式、管理理念,非常新颖;另一方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不断扩张业务时,各种内部架构问题阻碍着企业运转。

譬如,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不断进行架构调整,适应“大中台、小前台”战略,让中台服务于核心业务。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些业务类型相近,数据、研发、运营等却互相独立。时间一长,弊端非常明显,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业务反馈慢,业务群之间沟通壁垒深。

当然,这是一些大企业,甚至中小型创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缓冲地带

Redbooth平台数据显示,中型公司(51-5000人)效率最低,中型公司正在成长,需要协调的事物较多。大型公司(5000人以上)与小型公司(1-50人)效率相差无几。

而大公司效率低,无外乎层级设置过多,平行部门互相掣肘。2017年,《哈佛商业评论》一项调查显示,每年美国公司因组织阻力造成的损失多达3万亿美元。

除了运营效率,还有业务与后端业务支撑矛盾的问题,前端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后端支撑系统的支持,如果后端系统有冲突,是无法响应客户需求的。我们知道,互联网迭代速度之快,“太慢了”,意味着错失机会,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举个例子,腾讯在第三次架构调整前,不同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不愿意互相配合。架构调整以后,不同业务打散了,医疗、交通、社交、安全等业务有了统一的接口,外界、内部通过接口对接去协调后方的资源,避免业务重叠、边界不清晰。

所以,企业服务端新风口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解决企业业务单元共享、重复使用、随时调配等问题。中台为组织效率、资源而生,同时,不同的中台也有不同职责与作用。观察市场上企业中台的建设情况,会发现,中台建设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

阿里巴巴业务繁多、有重叠,不同部门产生大量数据,相近项目或重复建设、重复调用资源,因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是阿里巴巴的主要调整方向;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不同产业需要统一的技术支撑,所以技术中台符合腾讯的战略定位;百度则主要是AI(人工智能)中台,从智能云、自动驾驶、智能硬件到APP、网页搜索业务均需要AI平台的支持。

国内市场也出现了不少“中台”型创业企业,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譬如,有的打造企业数据闭环,建立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中台能力;有的则侧重于营销业务领域,数据+业务双轮驱动的中台能力......

具体而言,业务中台:为沉淀、搭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产品、内容、营销、生态等各个方面;数据中台:为处理企业不同业务数据割裂、标准化的问题,挖掘、分析数据价值;技术中台:解决企业业务通用技术、基层基础设施技术的能力。

尽管,中台市场异常“喧嚣”,不少行业巨头、创业公司都进行了布局,但“跟风”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面临的问题

首先,一家企业是否需要建设中台,需要评估。评估的标准无非是,建设中台前与建设中台后,企业各项业务是否敏捷化、行业化。特别是,以技术为导向,快速成长型企业、业务条线较多的大型企业,中台的作用比较明显。

而目前,不少企业的现状是,对自身业务场景理解并不清晰,并且建设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表现具体为,一是,企业对自身业务定位模糊;二是,中台服务方面,对客户业务场景不了解,导致搭建的中台在客户方的业务场景中无法运转。

理解业务是搭建中台的前提。以数据中台为例,搭建数据中台首先需要梳理清楚企业业务,完全脱离业务场景的数据中台,没有意义。而数据中台建设中,单一的企业数据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互通,才能做出好的数据模型,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由谁来牵头、推动中台建设。建设中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的工程,是从上到下的“变革”。所以,中台不仅仅是CTO等的职责,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把手来推动执行。并且,中台需要时间不断调试,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磨合。

第三,中台需要与企业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业务以营销为主的企业,中台要侧重于客户洞察、客户分析、客户回流等情况;以供应链为主的企业,中台要侧重供应链质量管理等;以研发为主的企业,中台应侧重于基础技术、新技术的研究。

第四,中台需要积极、主动的定位。由于中台距离前端业务比较远,长期远离一线,或造成对业务的不了解,长期下去,将会处于团队“被动”、边缘、鸡肋的位置。

所以,中台需要对前端业务有所有了解,又能帮助团队业务实现闭环。毕竟,在前台、后台之间,多出中台,尽管资源集中了,但无形之中增加了前台、后台的沟通成本。

当然,中台建设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少企业依靠“强”中台成功了。

今日头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曾公开称,“今日头条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日头条是互联网公司中率先实现强中台的公司。”

PC时代,人与机器是分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机器开始走向融合。这也是,PC时代,没有引起组织出现大规模的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台”的诞生,无疑是技术发展的产物,行业的必然趋势。

未来走向

一位行业人士曾表示,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想清楚具体怎样建设中台。中台面向B端,不同的行业的企业业务需求千差万别,个性化、定制化,是中台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同时,中台如何更好地支撑企业业务场景,跟业务联系紧密,与产品更好衔接,通过云原生架构支持的微服务,来满足各种复杂场景,也是不同中台创业企业未来聚焦的主航道。

2019年,是中台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2020年,中台发展依然会继续,热度不会褪去,只不过,有实力、重业务场景的企业方能“留下”。